用户需要提供以下几点即可:
水平使用哪类线缆?(预算和应用来考虑)
各楼层的数据点数、语音点数;(实际需求)
建筑物的平面图(CAD图);(计算线缆距离)
核心机房在哪栋楼或哪个楼层?(光纤走向和用量)
建筑群使用多少芯数的光纤?(无其它用处,一般使用6芯)
一、综合布线各系统工程量计算
一、工作区子系统
跳线:=数据点数
模块:=数据点数+语音点数(为方便,用统一的)
面板:
双口=数据点
单口=数据点数+语音点数
二、水平区之系统
首先取线缆平均长度:=(距离机房最远点+距离机房最近点距离)/2*1.1+6(米)
线缆箱数=水平线平均距离*总点数/(305米/水平线平均距离)*1.2(考虑到线材布放的损耗及留有一定的余量)
注意:总点数=数据+语音
三、垂直区之系统
光纤或铜缆使用:=从楼宇的核心机房至各个楼层的距离
大对数电缆:=从楼宇的核心机房至各个楼层的距离
注意:对数的使用多少看楼层内的语音数量
四、管理间子系统
1、数据配线架(包括模块):=楼宇数据总点数/24或48
2、110配线架(包括模块):=楼宇语音总点数/100
3、理线架:=数据配线架数*2(交换机也要用到)
4、RJ45转RJ11鸭嘴跳线:=楼宇语音总点数
5、数据跳线:=楼宇数据总点数u光纤配线架:=光纤芯数(一般一个12口ST机架)
6、光纤跳线(ST-LC):=光纤芯数
7、尾纤(ST):=光纤芯数
8、耦合器(ST):=光纤芯数
9、光纤使用量:=各楼宇间距离+适量冗余 (常用重铠6芯单模)
五、设备间子系统
1、数据配线架(包括模块):=机房预留数据总点数/24
2、110配线架(包括模块):=机房预留语音总点数/100
3、理线架:=数据配线架数*2(交换机也要用到)
4、RJ45转RJ11鸭嘴跳线线:=机房预留语音总点数
5、数据跳线:=机房预留数据总点数
核心机房(垂直子系统为铜缆时):
数据配线架(包括模块):=管理间数/24
110配线架(包括模块):=楼宇语音总点数/100
理线架:=数据配线架数*2(交换机也要用到)
RJ45转RJ11鸭嘴跳线线:=楼宇语音总点数
数据跳线:=管理间数
核心机房(垂直子系统为光纤时):
1、光纤配线架:=管理间数*光纤芯数
2、光纤跳线(ST-LC):=管理间数*光纤芯数
3、尾纤(ST):=管理间数*光纤芯数
4、耦合器(ST):=管理间数*光纤芯数
二、综合布线各线缆用量计算
一、RJ-45头与信息模块的需求量
RJ-45头的需求量:m=n*4+n*4*15%
m:表示RJ-45接头的总需求量
n:表示信息点的总量
n*4*15%:表示留有的富余
信息模块的需求量:m=n+n*3%
m: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
n:表示信息点的总量
n*3%:表示富余量
二、每层楼用线量
1、每层楼用线量:C=[0.55*(L+S)+6]*n
L: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
S: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
n: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
0.55:备用系数
6:端接容差
2、C=[0.55(F+N)+6]*m
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
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
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
m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
三、用线箱数
1、最长的线距+最短的线距)/2=平均值
(平均值+5米)*点数=总长度
总长度/305(标准每箱米数)+2箱=总箱数
备注:
+的数量也可自己定,第一次的话,宁可多备点,不要事后
2、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(62.5/125微米多模)光缆;
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=(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)*(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)
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:
A:最近信息点距离;
B:最远信息点距离;
C: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
每层所需电缆长度=(A+B)/2*1.1*C
各层电缆长总和=每层电缆长度*楼高
总共所需电缆箱数=各层电缆长总和/305米
其中:1.1系数是损耗,层高是楼层高度,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,则必须计算;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